瞭望西藏

  • 新闻报道
    • 人权
    • 政治
    • 教育
    • 环境
    • 社会文化
    • 佛学及宗教
  • 华人论西藏问题
  • 西藏人论西藏问题
  • 其他人论西藏问题
  • 达赖喇嘛的讲话和相关报道
  • ICT 新闻文档

February 5, 2018 by rinchen

RFA:原来如此!西藏新疆民族矛盾爆发之根源

推进世俗化是中国当局在藏区实行的重要政策,以追逐利益和现世享乐取代民族意识和宗教追求。这一点去拉萨旅行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那里的灯红酒绿,人欲横流与中国内地没有两样,已经找不到多少圣城的感觉。

世俗化立足于市场经济,有追逐金钱的渠道才有沉溺消费的可能。藏区向市场经济转型比汉地晚十年左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毛时代的政治挂帅和阶级斗争等未退出舞台,还能压住民族问题。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后期,毛的一套失效,市场经济转型还未铺开,等于失去旧的手段,尚未掌握新的手段,所以那时民族问题凸显,藏人的意识被重新复兴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主义充填,当局只能用政治高压加经济援助的方式被动应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藏区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化成分,当局因此获得利用世俗化消解宗教和民族主义的手段。藏人原本躁动不安的民族抗争一度出现消解趋势,对金钱和利益的追逐变成主导。政治高压只能损坏藏民族的机体,世俗化却能腐蚀藏民族的灵魂。

然而民族冲突却没有因此得到解决,旧矛盾被新矛盾取代。市场经济带来人口自由流动和经济自由竞争,一旦汉人移民大量进入世俗化藏地,世俗化的藏人就会出于世俗化原因再度强化民族意识,形成新的民族冲突。

新疆的市场经济转型比西藏早,维吾尔人的经商意识比藏人强,但是当局却不能利用世俗化消解新疆的民族问题,反而随市场化进程更趋严重。这是因为新疆汉人占当地人口百分之四十,掌握主要资源和权力。他们从市场经济发展之始就拿走了主要份额,占据主要机会。这里有当局的有意为之,也有市场经济的规律。既然新疆的市场绑在中国内地经济体系上,汉人的语言,人脉,经营方式比当地民族有优势,必然占上风。

市场经济一旦有了民族区分,就不再有消解民族矛盾的作用,反而会制造新的民族矛盾。此前的民族矛盾集中于历史和相对抽象的是非,和百姓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主要被民族精英关注。市场经济的矛盾却摆在了每个普通百姓眼前,充斥着现实生活的细节,因此能够激发更为普遍的民族情绪。

藏地和新疆的区别在于,市场经济发展前西藏汉人少,人口主体是藏人,因此在市场经济转型初期,藏人能控制较多的份额和资源,也能获得机会和职位。待汉人大批进入西藏,开始多数是包工打工,做建筑工地,蹬三轮,开饭馆,养猪种菜等藏人不做的活。藏人当雇主或被服务的对象。在那种阶段世俗化政策是有效的,从市场经济中得到好处的藏人可以把民族问题搁置一旁。

然而汉人在市场竞争中一是拥有语言,人脉的优势,文化中的逐利性也比藏人高;二是进藏汉人多有藏地汉人官员的关系,非亲即友,较多得到权力的庇护和便利;三是藏地一旦开始有钱可挣,便吸引更多能量大的汉人前来,于是西藏便出现类似新疆的状态 – 当地民族被排挤到市场经济的边缘,日益变得劣势。这种情况下,民族矛盾必然重新激化,甚至更加严重,导致十年前由拉萨“314事件”引发的的抗议运动遍及西藏及各省藏区。

(来源:倍客亲)

Filed Under: 人权, 华人论西藏问题, 政治, 新闻报道, 环境

sdf

Search

Categories

  • ICT 新闻文档 (209)
  • Uncategorized (8)
  • 人权 (454)
  • 佛学及宗教 (157)
  • 其他人论西藏问题 (88)
  • 华人论西藏问题 (60)
  • 政治 (576)
  • 教育 (175)
  • 新闻报道 (629)
  • 时事通讯存档 (1)
  • 环境 (44)
  • 画廊 (1)
  • 相关的网站 (1)
  • 社会文化 (251)
  • 西藏人论西藏问题 (88)
  • 达赖喇嘛的讲话和书信 (70)
  • 链接相关网站 (1)

Copyright © 2025 · Executive Pro Theme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