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兄弟姐妹,首先我要感谢主办单位让我有这个机会与你们接触、进行交流。我一直都认为与大众接触是非常重要的。我首要的承诺是促进人文价值观,我们必须把地球上的七十亿人类视为同一家族的成员,推广人类一体的意识。我第二个承诺即是促进宗族和谐。大众在这两方面都能做出贡献。如果希望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及想法,我们就必须从个人著手。在场的各位都有能力做出贡献,因此我认为能够与大众接触交流是十分有用的。
每当我和别人会面交谈的时候,我总会把你我视为是一样的。无论从心理或生理的观点来说,我们都是一样的。事实上,七十亿人类都是一样的。我们同样感受到自我、经历快乐与痛苦、皆想离苦得乐。不但如此,我们都有享受快乐生活的权利。说实在的,我相信我们活著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获得快乐喜悦。理由很简单,因为未来是个未知数,毫无保障,但我们还是希望明天一切安好。倘若对人生感到绝望的话,这种态度将会缩短性命。因此,心存希望是件好事,希望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我们活著的目的就是能在生命中感到快乐,而每个人都有这种权利。
快乐可分两种层面,一种是感官上的快乐,另一种是心理上的快乐。我觉得在一个注重物质享受的世界、文化、生活方式中,人们似乎太在乎感官上的快乐,不怎么注意心理上的快乐。感官快乐与心理快乐两者是有差别的。心理上的感受能够克服感官上的感受。即使一个人经历肉体上的痛苦,倘若他内心快乐平静的话,肉体上的痛苦甚至能够为他带来满足感。反之,如果内心不快乐,感官快乐将无法克服内心的痛苦。如果一个人心里充满忧虑烦恼的话,即使他身处最舒适的环境,有成群的好友围绕著他,他内心的痛苦也无法减轻。我们显然无论对生理或心理的快乐都有需求,但在两者之间,心理的快乐胜于生理的快乐、心理的快乐比生理的快乐更为重要。1973年,我第一次到访欧洲,本以为欧洲的物质生活水准高,这里的人应该会非常快乐的,但出乎预料,发现这里的人并不是很快乐。人们压力太大,心里头太多忧虑。我有些美国的朋友十分有钱,很可能是亿万富翁,但内心却一点儿都不快乐。因此,物质上的富裕并不能带来内心的安乐。当然,物质发展是有用处、有必要的,但认为依赖物质就能获取内心喜悦是个错误的见解。虽然物质条件是重要的,但我们没理由忽略心理上的快乐。
谈及人文价值观时,首先考虑到的一点即是我们都是群居生物。凡是群居生物,在心理方面都有如慈悲与爱心的合群品质。无论是猫或狗,它们在群体内都会互相合作,表现关怀与慈悲。动物虽有慈悲心,但它们的慈悲心是有限的。人类的头脑允许我们培养无限的慈悲心。近年来,我参加了一些科学家的会议,有科学家提到他们对人类本性研究的发现。对人的本性感到好奇的这些科学家所得到的结论是人性是慈悲的。持续处于如嗔恨与恐惧的负面情绪的状态会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而平静的心态对于维持我们的免疫力有莫大的帮助。这显示了人类的基本自性是慈悲的。
况且,世界上七十亿人类当中每个人都从自己母亲出生,在生命前几年获得父母细心的照顾,尤其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那些年幼时获得父母最多关爱的人内心较为快乐,而那些被父母忽略,甚至遭父母虐待的儿童,一辈子心里都感到不踏实、不安乐。
七十亿人类都有潜力成为更具悲心的人。注重物质发展的世界所犯下的错误在于现有的教育体系只在乎物质发展,一点也不关心内在的价值观。出自这般教育系统的下一代将对内心安乐有关的知识置之不理,导致整个社会中形成专注于物质发展的生活与文化。为此,我和一群教育家与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道德伦理的课程。世界人口中有十亿人不信仰任何宗教,而拥有宗教信仰的六十亿人当中,有些人的信仰古怪,虽然信奉宗教却不是真正的修行者。有些人声称自己是佛教徒、基督教徒、或穆斯林等,但却不认真地去实践自己宗教的教义。其实,所有宗教都传达同样的讯息,即是提倡慈悲、爱心、修行、容忍、谅解、知足与自律。然而,现今社会很少谈及内在的价值观。注重物质发展的价值观促使我们只为自己著想,产生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有时候,我说宗教竟然成为了一个自大的“我”的所属,导致一些人执著“我”的宗教。一旦欲望与具破坏性的情绪挂钩,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带来问题。这般人并非虔诚的修行者;他们既不认真跟随自己的宗教,也不明了道德的重要性。我们正尝试设计的课程不依赖宗教,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共同经历与基本情理的基础上。我把我们所起草的课程描述为世俗伦理。
依据印度的宪法,印度是个世俗的国家。在印度,“世俗”(secular)指的是既尊重一切宗教,也尊敬无信仰的人。但是,对我一些西方朋友中的穆斯林和基督教徒来说,“世俗”意味了与宗教保持距离,或是不尊敬宗教。因此,我们还在寻找最适合的词汇,可能不采用“世俗”,而是把这一套伦理描述为“普世价值”。
总而言之,为了能在生命中寻得安乐,人们应该注重内心的价值观。科学家所得到的结论是我们人类的基本性质是慈悲的。以此为基础,我们能应用智慧进一步增强提升内心的品质。如果观察小孩子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能够意识到爱、关怀和笑容,和别的小孩儿一起玩耍的时候并不在乎别人和自己表面的不同。可是成年人却十分看重差别,在意他人的国籍、宗教信仰。即使他人属于同个国家及宗教信仰,成人往往关心他是否贫穷或富裕,是否受过教育、是否有影响力。过于注重次要的差别即是问题的根源。谈及慈悲时,我们应该像小朋友那样,不在乎他人的肤色、社会背景,只要互相微笑、一起玩耍,就心满意足了。成年人自以为聪明,精于算计、诡计多端,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因此,我的兄弟姐妹,请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创造更慈悲的社会,进而创造更慈悲的世界。这是我首要的承诺。你们也是世界七十多亿人口的一分子。我们都有责任思考、并下功夫,使人类更快乐、更慈悲。
在美国,有几个城市被标榜为爱心城市、慈悲城市等。一些市长告诉我,那里的学校按照城市的名称,设有推广爱心、慈悲等的课程。结果,那些地方的儿童变得较为平静、乐于助人。不管是从信仰宗教者或非信仰宗教者的观点来说,我认为这方面的教育是重要、有用的。
我第二个承诺是促进宗族和谐。自1975年,我决定了把促进宗教和谐立为我的承诺之一,并通过三个方法付诸实践。第一个方法是与不同宗教的学者会面,讨论宗教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共处。不同宗教之间自然会有不同,但不同的哲学与概念背后的目的又何在?在分析之下,我们发现其实各种宗教的目的都是相似的。举例说明,唯有那些主张有神论的宗教接受造物者的上帝,而无神论的宗教,例如佛教、耆那教、古老的数论派,不接受造物者的存在。我认为在有神论宗教中,上帝的概念非常有助于培养慈悲。如果一切人类都是由无限慈悲为自性的上帝所塑造的,那么我们所有的人都源自同一个慈悲的造物者;上帝犹如所有人类的父亲,所有人类即是上帝的孩子。这样的概念非常具震撼力,有助于信徒深感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对彼此产生慈悲心。至于无神论的宗教,目的也在于激励信众培养慈悲心。因此,当我们分析不同宗教之间差别背后的目的时,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宗旨是一致的。
另一个方面,与不同宗教的诚恳修行者会面是非常有益的。我接触过的修行者,如天主教特拉普派修道士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还有一些基督教的修行者,他们的人品之好实在令人赞叹。在巴塞罗那的蒙特塞拉特修道院,有一位天主教修道士在附近深山花了五年的时间做修行。他在几乎没有热饮食的情况下,以茶水面包过著隐士生活。和他会面时,我问他在五年期间修行了些什么。他的回答非常简单,是禅修爱。当时,从他双眼发出了特殊的神采。这类接触交流对于了解基督教的价值有很大的帮助。深一层的了解会带来更高的敬佩。因此,与诚恳修行者会面、交换心得是非常有益的。我也有机会接触了一些穆斯林,同样的,他们的人品之好也令人赞叹。其实,在我小时候,拉萨也有穆斯林群体在那里安居。他们性情非常温和,几乎从来没有记载他们发生纠纷的记录。后来我流亡于印度,也和一些伊斯兰教修行者会面,他们人品的确很好,而且也非常热衷于自己的修行。
我促进宗教和谐的第三个方法是到不同地方朝圣。我从1975年开始就与一群来自不同宗教的人一起到不同地方做朝圣,进行安静禅修。我们去的第一个圣地是鹿野苑。当时我们拜访那里的清真寺、基督教堂、印度教寺庙、耆那教寺庙等。我也有机会去耶路撒冷朝圣。这类活动促进不同宗教的手足情谊。前几天在布鲁塞尔和巴黎,我也和不同宗教的代表进行交谈。我们的宗教都推广爱,讯息是一致的。如果我们保持距离、不接触的话,基于名称和穿著上的差别,我们可能会感到彼此疏远。互相认识、分享经历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因此,我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尽量促进彼此认识及宗教之间的手足情谊。
近日来有些恐怖份子被形容为是佛教恐怖份子或是穆斯林恐怖分子;这样的形容词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恐怖分子是恐怖分子。涉及恐怖活动的人已不是佛教徒或穆斯林。根据伊斯兰教的教义,如果某人制造流血事件的话,他便不再是个虔诚的穆斯林。最近在法国和布鲁塞尔发生了恐怖事件,真是令人感到难过。但是我们不应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认为整个伊斯兰教是可恶的。美国时代周刊中曾经出现了“佛教恐怖份子”这样的字眼,我们不应该因此认为整个佛教是可恶的。同样的,由于几个自称是穆斯林的害群之马的行为而排斥整个伊斯兰教是大错特错的。
在美国九一一事件发生一年后,我受邀到华盛顿参加纪念日的活动。那时,我于华盛顿国家大教堂表示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些自称属于穆斯林群体的人所造下的破坏性行为而认为整个伊斯兰教是激进派,这样对那些虔诚的穆斯林修行者是不公平的。每个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等都可能出现做出有害举动、招惹是非之徒。与别的宗教一样,伊斯兰教同样有潜力让虔诚修行者培养高尚人品。况且,在地球上我们有差不多十亿穆斯林兄弟姐妹,也有差不多十亿基督教徒。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大家都必须一起相处。如果能够快乐、友善、和谐地相处,这当然是最理想的。
当然,如果有人带著炸弹或武器来攻击我们的话,我们可以逃跑,或者打他!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可以打他的手或脚,但可别打他的头啊!这种情况是例外。一般来说,我们不应该制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恐惧和疑惑,吓唬自己。因此,我第二个承诺是促进宗族和谐。在场的兄弟姐妹,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你都有促进宗教和谐的责任和付出贡献的机会。
下来解释我第三个、对于西藏的承诺。自2011年,我已从政坛退了休,卸下了一切有关政治的职务。不仅如此,我正式、自豪、自愿地结束了延续近四百年,由歷代达赖喇嘛自动担任西藏政、教领袖的制度。目前西藏的行政首长已经是民选的。我第三的承诺即是保护西藏的文化与西藏佛教的知识。你们当中有些人参加了我昨天与今天早上的节目,其中包含的知识是深奥复杂的。这并不是因为我是个特别人物,而是因为西藏佛教文化是特殊的。我们延续那兰陀的传承已有一千年以上,僧人一般花上二十年的时光严谨研习这一传统。我承诺致力保存这门值得保存的知识。况且,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西藏海拔高、气候干燥,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有一个生态学家的华人朋友在一片文章中解释了他的发现。他说和北极和南极相比之下,青藏高原对于全球气候暖化的影响举足轻重,所以他把西藏高原形容成北极和南极之外的“第三极”。我承诺提高对西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方面的意识。
兄弟姐妹,如果有机会的话,请到西藏旅游、观察研究那里的情况,即使旅费会有点昂贵,必须借点钱也在所不惜!你可以在那里买些古董、一些看起来有点肮肮脏脏的东西,回到这里后用较高点儿的价钱卖出去!去看看西藏能够让你认识西藏的生态环境与文化。此行之后,你可以与朋友们,尤其是华人学生及知识分子,分享你所观察到的实情。(翻译整理:洛桑措姆 )
(本篇为达赖喇嘛尊者于2016年9月18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演讲;来源:达赖喇嘛网)